古诗词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

炎图丧宝,黄历开璿.祖武类帝,宗文配天。
玉銮垂日,翠华陵烟。
东云干吕,南风入弦。
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金绳永结,璧丽长悬。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译文及注释


诗词《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是唐代卢照邻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炎图丧宝,黄历开璿。
祖武类帝,宗文配天。
玉銮垂日,翠华陵烟。
东云干吕,南风入弦。
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金绳永结,璧丽长悬。

诗意:
这首诗的诗意比较隐晦,主要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帝王的称赞和祝福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景色的壮丽和乐章的欢快,表达了希望国家丰盛繁荣、长治久安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属于古代乐章《中和乐九章》的第一章,旨在歌颂登封地区的繁荣和美景。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鲜艳的色彩描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诗中首先描绘了炎热夏天的景象,将图案、宝物等美好寓象与郑州地理位置的高温相联系,暗指登封地区的美丽和珍宝。

接着,诗人用祖武类帝、宗文配天来形容登封这个地方,表达了对该地历史文化底蕴的赞美。玉銮垂日、翠华陵烟描绘了登封山川的美景,暗合了乐章的节奏感。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东云干吕、南风入弦的描写,将天空和风的音乐与登封地区的美景和乐章联系在一起,增强了整个诗篇的音乐感和艺术性。

最后两句山称万岁,河庆千年,金绳永结,璧丽长悬表达了对登封地区繁荣、祥和和和谐的美好祝福,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期盼。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景色、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将登封地区的景物与乐章相结合,富有音乐性和艺术感,表达了诗人对登封地区繁荣和国家安定的美好祝愿。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拼音读音参考


zhōng hé lè jiǔ zhāng gē dēng fēng dì yī
中和乐九章·歌登封第一

yán tú sàng bǎo, huáng lì kāi xuán. zǔ wǔ lèi dì, zōng wén pèi tiān.
炎图丧宝,黄历开璿.祖武类帝,宗文配天。
yù luán chuí rì, cuì huá líng yān.
玉銮垂日,翠华陵烟。
dōng yún gàn lǚ, nán fēng rù xián.
东云干吕,南风入弦。
shān chēng wàn suì, hé qìng qiān nián.
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jīn shéng yǒng jié, bì lì zhǎng xuán.
金绳永结,璧丽长悬。

作者简介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作者介绍


卢照邻的轶事典故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痹症或痳疯病),因此不得不退职。

  孙思邈曾悉心为卢照邻调治风疾,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的生平

  卢照邻,唐初诗人。字升之,号幽忧子,“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具体生卒年,史无明载。后人只能据其诗作及联系相关事件等,推测其生卒时间:《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载:“约635-约689年,一说约636-695年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634-686年,一说635-689年”;《唐诗汇评》则记:“约630-约680年后”。都各有说法。

  卢照邻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望族,幼读诗书,曾师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

  654年(唐高宗永徽五年),为邓王李裕府典签(据张鷟《朝野佥载》卷六),甚受器重,李裕曾经对别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即是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李元裕是唐高宗李渊的第十七子,是当时皇帝李治的叔父,藏书甚丰,卢照邻利用工作之便(注:唐初典签掌书册簿疏,类似于文书工作),得以博览群书,获益不少。

  663年(唐高宗龙朔末)初,卢照邻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另一说,卢照邻任益州新都渭时间为668年(唐高宗乾封三年)。

  669年(唐总章二年)底,卢照邻二考秩满去官。

  卢照邻离开蜀地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入山时间一说是674年(上元元年)秋冬,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后转少室山中之东龙门山,又徙居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凿颍水,环绕住宅,预筑坟墓,偃卧其中。他“自以当高宗时尚吏,己独儒;武后尚法,己独黄老;后封嵩山,屡聘贤士,己已废。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书》本传)。

  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长期病痛的折磨,卢照邻最后自投颍水而死。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龙门村尚家村的河溪西岸有卢照邻墓位,尚存高大的墓冢。

卢照邻的主要作品

  卢照邻的文学作品,《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载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已佚。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后者最为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本,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题《卢照邻集》。《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今人任国绪有《卢照邻集编年笺注》,祝尚书有《卢照邻集笺注》,李云逸有《卢照邻集校注》。《全唐诗》存诗2卷。

Copyright © 人人网络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